習近平總書記指出,“中小企業能辦大事”。去年以來,黨中央召開的多個重要會議,都提出要加快“專精特新”中小企業發展。今年全國兩會,更是首次將“著力培育‘專精特新’企業”寫入政府工作報告。“專精特新”,成為當前的產業熱詞。
截至目前,重慶已入庫培育“專精特新”中小企業4000余家,其中118家獲評國家級專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業。
這些“專精特新”企業為何身懷絕技,憑什么能“獨步江湖”,他們的“功夫”是如何練成的?本報推出《“專精特新”企業是怎樣煉成的》系列報道,與你分享他們精彩的成長故事。敬請關注。
企業名片
重慶盟訊電子科技有限公司
成立于2001年,2013年被認定為“高新技術企業”,專業從事新型智能裝備的開發和制造,并向電子信息企業提供智能車間成套集成技術解決方案,多次參與國家標準編制。
近期,我國智能化領域的又一項國家標準——《智能服務預測性維護通用要求》正式發布。在該標準參編單位中,除了清華大學、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、西門子等一眾科技“巨頭”,還有一家來自重慶的中小企業。
這家企業,就是重慶盟訊電子科技有限公司。
▲盟訊科技智能生產車間。記者 白麟 攝\視覺重慶
實際上,作為工信部認定的第一批專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業,這已經是盟訊科技參編的第三個國家標準了。
盟訊科技為什么這么牛?
多次受邀參編國家標準
為了尋找答案,重慶日報記者來到盟訊科技的生產車間。只見數千平方米的車間里,整齊排列著上百臺智能制造設備,眾多機械手臂快速揮舞,智能物流小車穿梭其間。
與繁忙的生產節奏形成鮮明反差的是現場的安靜程度。偌大的空間里,偶爾能聽到幾下機械運轉時發出的輕微“呲呲”聲,僅有幾名工人“隱藏”在數控操作面板后。
“以前我們生產汽車電子產品,相關焊接線采用純人工,需要28個工人。智能化改造后,采用柔性自動化產線焊接,人員只需要操作半成品載具放入、插件等輔助工作,工人也減少到了8人。”盟訊科技副總工程師陳菁說。
在一個5G通信模塊生產設備前,不到1立方米的空間里,就布置了4臺精巧的機械手臂,它們各自負責貼標、檢測、分板、分揀四個工序,整個過程精確、快速、一氣呵成。
近年來,盟訊科技不僅實現了制造方式的智能化轉變,還建設了智能倉儲、智能物流系統,自主研發了自動排程、智能倉儲物流、物聯感知、全過程質量追溯等平臺系統,工廠的智能化水平國內領先。
正因為此,該公司多次受邀參編相關國家標準。
壓力與機遇中“搶跑在前”
然而,10多年前,該公司還是一家只生產無線尋呼機的企業。
轉變始于2011年。
當年,一個偶然的機會,盟訊科技接下了為一家單位生產汽車集成電路板的訂單,并負責對成品進行檢測。
“我們拿到樣品,只見上面布滿了密密麻麻的插頭和開關。”陳菁說,按照盟訊科技當時的技術和條件,要想檢測這種電路板,要涉及電流、電壓、指針等好幾十個項目,一般工人很難操作。
能不能讓檢測實現自動化、智能化?研發團隊萌生了這個想法。
說干就干,陳菁帶領一群年輕工程師,花了3個月時間,用了不到1萬元的研發成本,研制出了一臺自動檢測設備,實現了快速檢測和零誤差。
“同樣的智能檢測設備如果從日本進口,最少要20萬余元。”陳菁說,客戶十分認可盟訊科技的技術能力,這讓大家大受鼓舞。
這次成功的研發歷程,就如同在智能化領域點燃的一點火苗。而讓火苗熊熊燃起,助推盟訊科技邁向智能化道路的則是2015年《中國制造2025》的發布。
“當時,公司上下都意識到,單純靠過去貼牌生產模式,打價格戰,不可能有前途。”陳菁說,中央和地方都大力倡導電子制造業向智能化轉型,且指明了發展的方向,“我們作為產業中的一員,既感受到壓力,也察覺到機遇,于是決定要在智能化方面‘搶跑在前’。”
在接下來的數年間,盟訊科技技術團隊全力開動,又陸續研發了汽車電子、電表、氣表、互聯網產品等生產和檢測設備,大幅度提高了該公司智能制造水平,生產效率提升20%,產品可靠性增長37.5%,直接人工成本降低20%,人均年產值超過120萬元。
2015年,盟訊科技承擔了工信部智能制造專項項目“移動終端主板智能制造新模式”項目,該項目也成為了重慶首個通過驗收的智能制造專項。
廣泛賦能各地智能制造項目
隨后幾年,盟訊科技一發不可收拾。
他們先后承擔了“中國智能制造2025”綜合標準化項目“電子信息產品智能工廠/數字化車間物流綜合標準化及試驗驗證”,以及工信部、科技部重大專項。
通過一系列智能制造項目的實施,該公司自主研發完成了智能倉儲柜、SMT智能貨架、智能移動線邊倉、智能檢測系統、MES系統、WMS系統、數字化車間集成等一系列智能裝備及系統,并申請專利50項、有效專利32項,成功完成科技成果轉化30余項,為電子制造型企業的數字轉型提供全套解決方案。
如今,盟訊科技的產品領域,涵蓋智能制造裝備與系統、物聯網專用通訊模塊,以及車聯網、物聯網電子產品等多個方面。
他們還陸續承擔了北京儀綜測業等10余個智能制造項目建設,智能制造相關技術得到廣泛推廣應用。通過在智能制造領域的持續發力,盟訊科技已今非昔比。未來,該公司還將繼續深耕智能化,為重慶建設“智造重鎮”“智慧名城”貢獻力量。